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试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章 质量政策: 1.1质量方针: 科学 公正 客观 诚信 准确 及时 释义: 1.1.1方法科学:按国内预拌混凝土*试验室标准建立健全试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与技术方法,确保检测方法的科学性; 1.1.2行为公正:不受任何方面的干预,确保检测行为的公正性; 1.1.3依据客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据校/检验准规程、标准,选用先进的检测设备,确保检测方法的溯源性; 1.1.4工作诚信:对工作过程及工作结果的诚实性负责,做到报告真实、言行一致,充分树立试验室诚信度。 1.1.5结果准确:报告应准确无误,不得有数据或结论性差错,其他方面的差错要降低限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1.6工作及时:试验室收到送检样品后按规定时间进行试验并出据报告,满足公司生产与客户要求。 1.2质量目标: 1.2.1各种标准与规范齐全与有效率达100%; 1.2.2在用检测仪器设备已检率达100%,*; 1.2.3检测报告无差错率98%,经复核后检测报告无差错率100%; 1.2.4检测报告及时编制与提交客户实现率达99%(客户原因除外); 1.2.5预拌混凝土出站*; 1.2.6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1.2.7顾客满意程度、满意率达90%以上。逐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重视质量体系的运行,做好管理评审,不断改善质量体系运行水平。 本试验室对影响检测质量诸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在用检测仪器设备检定*,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进行质量检测和结果判定,使检测报告无差错率10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出站*。 1.3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1.3.1严格执行建筑材料产品技术标准,即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1.3.2用于检验的全部计量器具,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并检定合格,能溯源到国家标准。 1.3.3对各项检验均按产品技术标准执行,没有检测标准的要编制完整的检测工作实施细则。 1.3.4对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以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1.3.5当公司或混凝土用户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法。 第二章《质量管理手册》的实施:(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2.1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写目的: 质量管理手册是本试验室管理、试验、检验及有关人员的工作指导文件,是所有人员从事各种业务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和依据,通过手册的实施、使本试验室的试验、检验工作管理科学化、检验程序化、工作标准化。 2.2本质量手册编制依据包括: 2.2.1国家及行业有关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检验试验技术文件与规程、标准。 2.2.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 2.2.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2000 2.2.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 2.2.5《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局长令) 2.3本质量手册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本公司试验室全部工作范围 2.3.1本手册适用于对本试验室所有工作的管理。 2.3.2必要时向客户提供质量保证。 2.3.3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认定、认可与督促检查的依据。 2.4质量管理手册的制定、颁发、修改制度: 2.4.1质量管理手册制定后,经广泛征求意见,经站长批准后颁发。 2.4.2手册中的某些内容如需要修改和补充,应由建议人写出书面意见,交站长以站办公会议讨论后形成文件,作为质量管理手册的补充。 2.5质量管理手册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 2.5.1站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查《质量管理手册》的执行情况。 2.5.2实验室应每季度检查一次《质量管理手册》的执行情况,并写出书面材料报送站长。 2.5.3站每半年检查一次,并写出书面材料,经站长审阅后存档。 2.5.4各检测室负责人,应在实际工作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重大问题应及时报站长。 2.6术语:() 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与本手册引用相关术语参照《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第十八章 常用术语和定义及其他有关法令法规、行业有关标准文件。 1.标准术语: 质量方针:由组织zui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与质量方向。 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职能的所有活动。 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保证:为提供足够的信任声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的系统的活动。 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的资源。 管理评审:由zui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与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质量手册:阐述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 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与活动。 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 技术规范:规定产品或服务规范的文件。 标准:为促进*的共同利益,在科学,技术,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由各由关方面合作起草并协商一致或基本同意而制定的适于公用并经标准化机构批准的技术规范和其他文件。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合格:满足规定的要求。 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缺陷: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有关的要求。 2.行业术语: 水泥标准稠度:是指水泥加水充分搅拌后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水泥凝结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 初凝:水泥加水拌合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 终凝:从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浆*失去塑性的时间。 水泥安定性: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稳定性。 颗粒级配:小不同颗粒相混合时,其混合的比率。 流动性:砼拌合物产生流动并且均匀密实的填满模板各个角落的性能。 3.其他术语: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的参数。 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偏差:一个值去减其参考值。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第三章 机构基本情况: 3.1为满足公司混凝土生产商品化的需要,对商品混凝土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及混凝土性能的试验、检测,把好质量关,特成立该实验室。试验室共五人,一名试验室主任,一名试验室副主任,三名试验检测人员,试验工人二人(临时)。 3.2.1试验室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共49台(件),固定资产13.5万元。 3.2.2实验室下设五个专业实验室:胶材室、集料室、力学室、标养室、样品室。 3.3检验范围: 本试验室配备的设备可以从事以下几种材料和混凝土性能试验、检测项目: 表4.2.1试验室检测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参数)名称 | 可检项目 | | | |
---|
一 | 水泥 | 1 | 比表面积 勃氏法 | √ | | | | 2 | 烧失量 | √ | | | | 3 | 细度 | √ | | | | 4 | 凝结时间 | √ | | | | 5 | 安定性 | √ | | | | 6 | 抗折、抗压强度 | √ | | | | 7 | 密度 | √ | | | | | | | | | | 二 | 外掺料 | | | 粉煤灰 | | 1 | 细度 | √ | | | | 2 | 需水量比 | √ | | | | 3 | 烧失量 | √ | | | | 4 | 含水率 | √ | | | | | 磨细矿渣粉 | | 1 | 烧失量 | √ | | | | 2 | 比表面积 | √ | | | | 3 | 需水量比 | √ | | | | 4 | 含水率 | √ | | | | 5 | 活性指数 | √ | | | | | | | | | | 三 | 细骨料 | | 1 | 筛分 | √ | | | 2 | 吸水率 | √ | | | 3 | 细度模数 | √ | | | 4 | 含泥量 | √ | | | 5 | 泥块含量 | √ | | | 6 | 坚固性 | √ | | | 7 | 云母含量 | √ | | | 8 | 轻物质含量 | √ | | | 9 | 石粉含量 | √ | | | 10 | 有机物含量 | √ | | | | | | | | 四 | 粗骨料 | 1 | 颗粒级配 | √ | | | 2 | 含水率 | √ | | | 3 | 吸水率 | √ | | | 4 | 紧密空隙率 | √ | | | 5 | 压碎指标 | √ | | | 6 | 坚固性 | √ | | | 7 | 针片状颗粒含量 | √ | | | 8 | 含泥量 | √ | | | 9 | 泥块含量 | √ | | | 10 | 有机物含量 | √ | | | 11 | 表观密度 | √ | | | 12 | 堆积密度与紧密密度 | √ | | | | | | | | 五 | 混凝土外加剂 | 1 | 含固量 | √ | | | 2 | 水泥净浆流动度 | √ | | | 3 | 减水率 | √ | | | 4 | 含气量 | √ | | | 5 | 常压泌水率比 | √ | | | 6 | 压力泌水率比 | √ | | | 8 | 坍落度保留值 | √ | | | 9 | 抗压强度比 | √ | | | | | | | | 六 | 混凝土 | 1 | 混凝土配合比 | √ | | | 2 | 容重 | √ | | | 3 | 坍落度 | √ | | | 4 | 含气量 | √ | | | 5 | 凝结时间 | √ | | | 6 | 常压泌水率 | √ | | | 7 | 压力泌水率 | √ | | | 8 | 立方体抗压强度 | √ | | | 9 | 抗渗性 | √ | | | | | | | |
上一篇 版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目录 下一篇 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管理制度
|